找到相关内容824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“本觉”“始觉”“无始无明”诸名相之安立看《起信论》之主旨

    从“本觉”“始觉”“无始无明”诸名相之安立看《起信论》之主旨  江泓  《起信论》以极为简括之文字赅摄性宗全部之义理,其教纲于体、相、用三大皆有发明。孟子之“求其放心”,最恰儒家主旨;而于佛家则毋宁...自具足之意:从“不觉”到“觉”非有所得,而是歇息分别,得见本来。抱有所得见则不能息除思维求索的念头,不免向外求玄,乖本逐谬。  三、“无始无明。之安立  考察《起信论》对于“无明”之独特叙述,以水...

    江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2166732.html
  • 《罗马书》与《大乘起信论》之比较 ——“罪”和“无明”为中心

    《罗马书》与《大乘起信论》之比较 ——“罪”和“无明”为中心   [ 作者: 张超雄   【资料形态】硕博文库·中国台湾  【文献属性】[台湾]辅仁大学,宗教学研究所,1994年度,硕士学位论文  【文章标题】《罗马书》与《大乘起信论》之比较 ——“罪”和“无明”为中心  【英文标题】A Comparison of 《The Epistle to Romans》with《The ...

    张超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0963569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谛师谓意识若与发业无明相应,能造善恶引业,若与润生无明相应,能造善恶满业。请言发业与润生之差别,及其能造引业满业之理由。

    问:谛师谓意识若与发业无明相应,能造善恶引业,若与润生无明相应,能造善恶满业。请言发业与润生之差别,及其能造引业满业之理由。   范古农答:发业无明,即痴烦恼。由痴而妄造,故曰发业。润生无明,即贪嗔等烦恼。由此贪等故而受生命,故曰润生。所造之业属于何趣,将来即报生何趣,全视其业之所引,故曰引业。所造之业,能使来生之报成就圆满,故曰满业。盖对于来生果报,发业无明所造之业,犹一种登记作用。润生无明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5431271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“知见立知是无明本`”,“知见无见是涅槃”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法非对立法,远离相对待,方得契入涅槃之道。 知见当下就是真如之体用,若另外再立个知,就是舍离真如,另寻他法来安真如,真如本一非二,是二非真如,是二即落入相待法,即有生死(梵语samsara),是故,名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。   真如本体已无相、无住、无念、无见、毕竟空(梵语atyanta-sunyata)故;若知见有见,即有相、有住、有念、不能与法性相应,又落入无明深渊;佛之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05612262.html
  • 净宗法师答:为什么有的人念佛能满一切愿、破一切无明,而有的人却不能?

      问:为什么有的人念佛能满一切愿、破一切无明,而有的人却不能?   净宗法师答:都能!此从往生讲,不从现生论。因念佛都能往生,往生即成佛,则满一切愿,破一切无明。 更多净宗法师佛教问答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阿弥陀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8/14262913502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很难令人相信,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,菩萨还是凡夫,还会生起无明,而去享受欲乐?

    成佛之前,菩萨还是凡夫,还会生起无明,而去享受欲乐? 帕奥禅师答:你应当了解缘起的法则,即:若没有无明,贪爱就不会生起。在我们菩萨的最后一生,成佛之前他对妻子耶输陀罗及儿子罗候罗还有贪爱。為什麼说对耶输陀罗与罗候罗的贪爱是受到无明所包围的呢?以观智照见时,不论内在或外在的身体都是由微粒所构成的。如果分析这些微粒,我们将只见到究竟的色法而已。这些色法是剎那变化的:它们一生起就消失,因此是无常的;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南传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143711166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佛教对有情众生的生生死死,说是由无明经轮回所致,而未知对无情众生(草木类)的生生死死如何解释?(施好学)

    问:佛教对有情众生的生生死死,说是由无明经轮回所致,而未知对无情众生(草木类)的生生死死如何解释?(施好学)   李炳南答:万法缘合则生,缘尽则灭,动物除色身外,并有神识(情)故起无明。矿植无神识,只其假相因‘缘’生灭耳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40912992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顿教与渐教,渐教是由修小乘断六根,修中乘断一念无明,但六根与一念是不能永断的;修大乘用一念六根随一根,破无始无明;由小中大是为渐教,顿教指小乘中乘皆非,直修大乘,是名顿教,是否?

      问:顿教与渐教,渐教是由修小乘断六根,修中乘断一念无明,但六根与一念是不能永断的;修大乘用一念六根随一根,破无始无明;由小中大是为渐教,顿教指小乘中乘皆非,直修大乘,是名顿教,是否? (南京法一和尚)   月溪禅师答:是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510710948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与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里的无明观:从声闻乘到菩萨乘的衔接与超越

      《阿含经》与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里的无明观:从声闻乘到菩萨乘的衔接与超越   [ 作者: 陈仕苹   【资料形态】硕博文库·中国台湾  【文献属性】[台湾]国立政治大学,宗教研究所,2003年度,硕士学位论文  【出版年代】2004年  【文章标题】《阿含经》与《大般若经·第二会》里的无明观:从声闻乘到菩萨乘的衔接与超越  【文章作者】陈仕苹  【指导教师】蔡耀明  【文章页数】109页...

    陈仕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20763634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据弟子所见,万物皆是六根六尘六识,一即是根本无明,如此用心,似乎有个入处,特不知合乎禅宗参究功夫否?

    是六根六尘六识,一即是根本无明,如此用心,似乎有个入处,特不知合乎禅宗参究功夫否?   月溪禅师答: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,是指自性能生万法,遍满虚空,非指六根六尘。根本无明、六根六尘是妄念,不是万法;是万念归一念,用此一念,向根本无明用心参究,根本无明是空洞黑暗,从这里打破,能生万法的自性,就会发生出来了。照上所问,用功的路子,是不错,万法妄念不合,妄念是从见闻觉知生,万法是从自性生;&ldquo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530811045.html